绿原酸在植物中分布广泛,从高等双子叶植物到蔽类植物均有报道,主要存在于忍冬科忍冬属(Lonicera)、菊科篙属(Artemisia)植物中,含量较高的植物不多,杜仲、金银花、向日葵、咖啡、可可树中含量较高。绿原酸是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不同发育阶段绿原酸含量从花蕾到开放过程有逐渐下降趋势,其含量在6.07%一4.29%范围变化;生态环境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动态积累有重要影响,生长在阳坡的叶、花蕾、茎的绿原酸皆高于阴坡的同类样品;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绿原酸含量呈下降趋势;金银花越冬老叶中绿原酸含量是金银花的1.41倍,忍冬藤的9.08倍。植物中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包括了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在酶的催化下,葡萄糖转化成莽草酸(shikimicac记),后再转变成苯丙氨酸,最后经合成酶作用生成绿原酸。
大量研究表明,绿原酸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显著的药理活性,其对动物毒性很小,口服LD50≥1g/kg,腹腔注射LD50≥0.25g/kg;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均有疗效;可以增加肠胃蠕动和促进胃液分泌、利胆、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它对各种急性细菌感染疾病及由放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显著疗效;绿原酸及其衍生物还被确认是鼠肝微粒体中6一磷酸葡萄糖移位酶的特效性抑制剂,这可能有助于降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所表现出的较高的肝糖排泄速度,显示出绿原酸在治疗糖尿病的方面的良好前景。传统的研究表明,绿原酸对急性咽喉炎症和化脓性皮肤疾病疗效显著,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增高白血球,缩短血凝和出血时间等功能;现代对绿原酸的生物活性的研究己逐渐深入到食品、保健、医药和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